近年來,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(PSC) 因其光電轉換效率和低成本, 迅速成為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的研究熱點。 然而, 鈣鈦礦材料本身存在的界面缺陷、 載流子復合以及環(huán)境穩(wěn)定性等問題, 一直是阻礙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走向實用化的主要障礙。
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 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新方法, 其中, 改善器件的界面, 減少非輻射復合損失, 提升電池的穩(wěn)定性和效率, 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。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結構主要分為兩種: 正式結構 (n-i-p 結構) 和反式結構 (p-i-n 結構), 兩種結構在材料組成、 加工工藝、 光電性能、 穩(wěn)定性和應用場景等方面各有優(yōu)劣:
l 結構
2 n-i-p 結構: 這種結構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采用電子傳輸層 (ETL) 作為底層, 鈣鈦礦活性層位于中間, 空穴傳輸層 (HTL) 在頂層。 n-i-p 結構的典型材料組合是 TiO2 作為電子傳輸層, Spiro-OMeTAD 作為空穴傳輸層。
2 p-i-n 結構: 這種反式結構則是以空穴傳輸層 (HTL) 作為底層, 鈣鈦礦活性層在中間, 電子傳輸層 (ETL) 在頂層。 p-i-n 結構通常采用 PEDOT 作為空穴傳輸層, PCBM 或 C60 作為電子傳輸層。
l 加工工藝
2 n-i-p 結構: 通常需要高溫燒結過程, 特別是 TiO2 電子傳輸層的制備需要高溫處理, 這可能限制了其應用范圍。
2 p-i-n 結構: 通常可以在低溫下加工, 適合制備在柔性基底上, 更加適用于大規(guī)模生產和應用。
l 光電性能
2 n-i-p 結構: 由于其電子傳輸層和空穴傳輸層材料的選擇, 通常具有較高的光電轉換效率, 但可能存在較大的遲滯現(xiàn)象。
2 p-i-n 結構: 在減少遲滯現(xiàn)象方面表現(xiàn)更好, 且在優(yōu)化后, 其光電轉換效率也可以非常高。
l 穩(wěn)定性
2 n-i-p 結構: 可能由于電子傳輸層材料在高溫條件下的穩(wěn)定性, 長期穩(wěn)定性相對較好。
2 p-i-n 結構: 通過優(yōu)化材料和界面, 可以實現(xiàn)較好的長期穩(wěn)定性, 并且在低溫制備條件下, 有助于減少材料的降解。
l 應用場景
2 n-i-p 結構: 由于其需要高溫處理, 通常應用于剛性基底和傳統(tǒng)光伏領域。
2 p-i-n 結構: 適用于柔性電子、 可穿戴設備和建筑一體化等新興領域。
近期, 林雪平大學物理、 化學和生物系高峰教授團隊聯(lián)合華東師范大學保秦燁教授團隊以及吉林大學張立軍教授團隊** 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雜志上發(fā)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成果。 該研究團隊通過將 4-甲氧基苯基膦酸 (MPA) 和 2-苯乙基碘化銨 (PEAI) 兩種功能性分子結合, 共同作用于鈣鈦礦材料的界面, 構建了一個 “協(xié)同雙分子界面” (SBI) 結構, 顯著提升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(wěn)定性。
【協(xié)同雙分子界面 (SBI) 的妙用: 助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提升與穩(wěn)定性增強】
l 精準調控: 該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全新的協(xié)同雙分子界面 (SBI) 工程策略, 通過 MPA 和 PEAI 兩種分子的協(xié)同作用, 來優(yōu)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特性。
l 協(xié)同機制:
2 MPA 分子 通過與鈣鈦礦材料表面形成牢固的 P-O-Pb 共價鍵, 有效減少表面缺陷的密度, 同時將表面費米能級向上移動, 從而抑制了載流子的復合。
2 PEAI 分子 在鈣鈦礦材料表面形成負偶極層, 進一步提高鈣鈦礦的 n 型特性, 促進電子從界面高效提取。
這種協(xié)同的表面改性策略不僅通過增強缺陷鈍化, 同時也改善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能量級, 顯著降低了界面非輻射復合率。
【效率與穩(wěn)定性顯著提升: 未來可期】
SBI 結構改性后的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, 實現(xiàn)了高效率。 在標準測試條件下, 該器件的穩(wěn)定狀態(tài)光電轉換效率達到了驚人的 25.53%, 并獲得了 25.05% 的認證效率。 同時, 該器件展現(xiàn)了優(yōu)異的穩(wěn)定性, 未封裝的器件在 60% 的相對濕度下, 放置在空氣中 1000 小時后, 仍然保持了 91% 的初始效率, 并在 35°C 條件下進行最大功率點跟蹤測試(MPP)500 小時后, 效率依然保持 95%。
為了更精確地研究鈣鈦礦材料的光電轉換效率, 該團隊還使用了光焱科技的 QE-R 光伏 / 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光學儀 和 SS-X 系列 AM1.5G A+ 等級太陽光模擬器, 分別用于測量電池在不同光譜范圍內的外量子效率 (EQE) 和模擬真實陽光照射條件。 **
開拓新路徑, 推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進步
這項研究成果表明, 協(xié)同雙分子界面工程能夠有效地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界面性質, 進而提高電池效率和穩(wěn)定性。 該研究為高性能、 長壽命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發(fā)指明了新的方向。 它不僅在材料科學領域具有重大意義, 也為鈣鈦礦太陽能技術的商業(yè)化應用帶來了更強大的推動力。
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團隊利用協(xié)同雙分子界面工程策略, 顯著提升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(wěn)定性, 并且成功降低了非輻射復合引起的 Voc 損失, 取得了重大突破。 這一成果將推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朝著更高效率、更穩(wěn)定方向發(fā)展, 為未來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開辟了新的路徑。
重要技術參數(shù):
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: 25.53%(穩(wěn)定狀態(tài))
穩(wěn)定性: 在空氣中 (60% 濕度) 儲存 1000 小時后, 保持了 91% 的初始效率; 在 35 °C 條件下進行 MPP 跟蹤測試 500 小時后, 效率依然保持 95%
關鍵技術: 協(xié)同雙分子界面 (SBI)
關鍵設備: 光焱科技的 QE-R 光伏 / 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光學儀 以及 SS-X 系列 AM1.5G A+ 等級太陽光模擬器
參考文獻
Reducing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for highly efficient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 synergistic bimolecular interface_ Nature Communications 5607 (2024) _ DOI: 10.1038/s41467-024-50019-3
【本研究參數(shù)圖】
Fig 4. a 控制器件、MPA和SBI基器件的J-V曲線。b EQE光譜和集成電流密度。c SBI基器件在最大功率點(MPP)處的穩(wěn)定輸出功率。d 從控制器件、MPA和SBI基器件獲得的Voc和FF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。e 器件在不同電流密度下以發(fā)光二極管(LED)模式運行的EQEEL值。f 最近關于p-i-n PSCs的?Voc, nonrad值報告。詳細的g 器件Voc損失分析和h FF損失分析。i 在環(huán)境空氣中以55±5°C老化的未封裝控制器件和SBI基器件的穩(wěn)定性。插圖表示連續(xù)MPP追蹤(在氮氣氣氛中)。
Fig 3. a PL光譜。b 控制和SBI改性鈣鈦礦薄膜的歸一化TRPL壽命和PLQY。c 具有ETL和不具有ETL的控制和SBI改性鈣鈦礦薄膜的TRPL光譜。比較(d) 控制和(e) SBI改性鈣鈦礦薄膜在具有ETL情況下的fs-TA 2D偽彩色圖。f 具有ETL情況下控制和SBI改性鈣鈦礦薄膜在770 nm的對應GSB衰減。
推薦設備
1. QE-R_光伏 / 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測量解決方案
具有以下特色優(yōu)勢:
高精度: QE-R 系統(tǒng)采用高精度光譜儀和校準光源,確保 EQE 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寬光譜范圍:QE-R 系統(tǒng)的光譜范圍覆蓋紫外到近紅外區(qū)域,適用于各種光伏材料和器件的 EQE 測量。
快速測量:QE-R 系統(tǒng)具有快速掃描和數(shù)據(jù)采集功能,能夠高效地進行 EQE 光譜測量。
易于操作:QE-R 系統(tǒng)軟件界面友好,操作簡單方便,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松上手。
多功能:QE-R 系統(tǒng)不僅可以進行 EQE 測量,還可以進行反射率、透射率等光學特性的測量,具有多功能性。
2. SS-X系列_AM1.5G A+級太陽光仿真器
AM1.5G 標準光譜太陽光模擬器
A+ 光譜:接近 AM1.5G 標準光譜
A+ 輻照度的時間不穩(wěn)定性
SS-IRIS:自主研發(fā)技術自動光強操控
適合與手套箱集成的輸出光束方向
IVS-KA6000:IV測量軟件 所有 SS-X 系列太陽光模擬器都可以通過 IVS-KA6000 軟件進行控制,該軟件是 IV 測量軟件,可用于準確的 PV 表征。不僅是光閘,輸出光輻照度也可以通過 IVS-KA6000 IV 軟件進行操控,幫助用戶輕松完成不同光強下復雜的 IV 測試或 Sun- Voc測試。來自 IVS-KA6000 的所有 IV 數(shù)據(jù)都可以通過 IVS-KA-Viewer 讀取和分析,這是另一款多功能分析軟件。
KA-Viewer IV 分析軟件 可以大幅縮短用戶的數(shù)據(jù)處理時間,并可加快整體工藝改進研發(fā)的時程。
文獻參考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 5607 (2024) _ DOI: 10.1038/s41467-024-50019-3
本文章為Enlitech光焱科技改寫 用于科研學術分享 如有任何侵權 請來信告知